2021年中国电池测试设备行业相关政策【汇总篇】
政策 |
颁发部门 |
时间 |
相关内容 |
《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
国务院 |
2006.02 |
提出重视科学仪器与设备对科学研究的作用,加强科学仪器设备及检测技术的自主研究开发。 |
《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2016年修订) |
科技部、财政部、 国税总局 |
2016.01 |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技术。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
国务院 |
2016.05 |
强调要适应大科学时代创新活动的特点,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突出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国家实验室,研发高端科研仪器设 备,提高科研装备自给水平。 |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
国务院 |
2016.07 |
提出强化重大科研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制与开发,推动科学仪器设备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研究;强化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研究,支持计量、标准、 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技术研发。 |
《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 工信部、生态环境部 |
2016.12 |
以国家重点产业安全、自主、可控为契机,推进重点产品核心技术自主化进程,力争基本形成国家大型工程项目、重点应用领域自控系统和精密测试仪器的基本保障能力和重大科技项目所需自控系统和精密测试仪器的基础支 撑能力。 |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
国家发改委 |
2017.01 |
将―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系统研发测试设备,电池模拟器设备‖列为国家重点发展产品。 |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
国家发改委 |
2017.11 |
加强重大技术装备、自动控制系统、精密仪器仪表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建设。 |
《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 |
科技部、 国家发改委、 教育部等 |
2020.01 |
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通用科学仪器的设计研发。 |
电池产业相关政策汇总
政策 |
颁发部门 |
时间 |
相关内容 |
《中国制造 2025》 |
国务院 |
2015.05 |
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提升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2016年修订) |
科技部、 财政部、国税总局 |
2016.01 |
重点支持:1、新型动力电池(组)、高性能电池(组);2、燃料电池、热电转换技术。 |
《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 2020年)》 |
工信部 |
2016.08 |
电池机械重点开发铅蓄电池连续化极板制造,动力电池宽幅高速极片制造,自动化成分容系统和电池系统测试,废旧电池分选、拆解及再生等设备。 |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国务院 |
2016.11 |
加快推进高性能、高可靠性动力电池生产、控制和检测设备创新,提升动力电池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
《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 |
2017.03 |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设计、中试开发、测试验证和行业服务能力,开展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系统等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基础技术和前瞻技术研究,以及知识产权布局和储备研究,为行业提供技术开发、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 支撑。 |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 |
2017.04 |
鼓励企业、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资源,组建动力电池等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动力电池升级工程。充分发挥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和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等平台作用,开展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等技术联合攻关,加快实现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 |
《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 科技部、 工信部 |
2017.09 |
集中攻关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意义的储能技术和材料,围绕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总体目标,开展储能原理和关键材料、单元、模块、系统和回收技术研究。 |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 |
工信部 |
2017.10 |
鼓励动力电池能量存储系统技术、动力电池全自动信息化生产工艺与装备、光伏电池生产技术、光伏生产专用设备等技术的研发。 |
《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
工信部、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 |
2019.01 |
在满足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试点梯次利用动力电池作为数据中心削峰填谷的储能电池。加快先进适用绿色技术产品推广应用,重点包括储能电池管理等。 |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
工信部、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 |
2019.03 |
稳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门槛要求。 |
《关于印发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 |
工信部等 |
2019.10 |
鼓励社会团体、产业联盟、高校院所和企业基于设计创新和专利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在汽车领域,推动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充电系统 设计。 |
《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
财政部、工信部、 科技部、 国家发改委 |
2020.04 |
调整补贴方式,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将当前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调整为选择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区域。争取通过4年左右时间,建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 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形成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
《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 |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 工信部、财政部 |
2020.09 |
加快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支撑能力建设。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
2020.10 |
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燃料电池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全部为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销量占比达50%以上。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
国务院 |
2020.10 |
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国务院 |
2021.03 |
突破新能源汽车高安全动力电池、高效驱动电机、高性能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 |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 |
工信部 |
2021.12 |
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至少包括质量方面的控制流程、防止和发现内部短路故障的控制程序、试验数据和质量记录等内容,鼓励通过第三方认证,设立质量检查部门,配备专职检验人员。 |
电池测试设备是进行电池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以及相关产品质量保证的基础仪器,因此电池产业相关政策对电池测试设备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数据资料来源于网络摘抄,更多关于电池测试设备可关注我司网站-高格科技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