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召回的原因与意义何在
自2004年开始实施,中国汽车召回制度已有17个年头了。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累计实施汽车召回2191次,共召回7603.2万辆缺陷汽车。近五年年均召回次数达到219次,平均一天半便有一次召回行动,实施召回措施已经成为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常态化活动。
汽车召回是国际通行的产品安全监管制度,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汽车生产者召回的主动性有明显提升,离不开消费者的配合和社会的监督。消费者对召回的认识也慢慢开始转变,逐渐接受,认为召回也是对消费者负责。“厂商主动召回反而更容易让车主对品牌产生信赖感”,更有很多车辆曾被召回的消费者表示:相比较主动召回的车企,发现问题选择逃避责任的车企更可怕。
作为一个刚开始大规模发展的行业,新能源汽车在发展中遭遇各种问题是难免的。燃油车在标准规范体系进化中,用了100多年来解决产品质量以及安全问题。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可靠性也在不断进步。从现有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安全或许并不比传统燃油车差。
新能源汽车召回政策施行之后,主机厂和动力电池企业的售后成本将会很高,但忽视安全和产品质量,最后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加惨重。
召回是产品安全最后一道防线,车企实施召回,也体现对消费者的责任和担当。同时国家也在不断完善汽车召回制度,既可以维护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又能促进车企积极履行产品安全主体责任,帮助提升汽车质量安全水平。过去已去,未来已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需要国家、企业、媒体和消费者持续的共同努力。
电动汽车安全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车、电芯、系统、材料、回收、充电和电机电控等各环节共同努力。新能源汽车召回不像传统燃油车召回有那么多经验可参考,需要生产者和零部件供应商相互配合,找到并消除缺陷,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的提升。

此文关键字: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