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池安全测试-电池针刺试验是否有必要
锂离子电池因为其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长使用寿命的特点,在化学储能器件中脱颖而出,在便携式电子产品领域已经技术成熟广泛应用,如今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在电动车领域和大规模储能领域的需求量也呈爆发式增长。然而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议题,也是终端消费者密切关注的问题;在电池安全测试中,由于刀片电池的针刺实验引发了业内业外的轰动,但是在2020年新国标取消了单体电芯针刺测试,那么纷纷引起大家的一个热议的话题:电池针刺试验是否有必要,针刺试验的意义在哪里?
我们不难看出,在国标GB/T 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是有要求的,钢针垂直穿刺单体电芯后,需停留在电芯中观察1小时,不起火、不爆炸才算通过测试。新发布的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规定修改为:电池包或系统在由于单个电池热失控引起热扩散、进而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之前5min,应提供一个热事件报警信号(服务于整车热事件报警提醒乘员疏散)。如果热扩散不会产生导致车辆乘员危险的情况,则认为该要求得到满足。
电池安全是需要从各个方面考虑的。针刺试验主要针对电池电芯来进行,只是电池安全测试中的一种试验,从各项电池安全测试标准来说,除了针刺试验,也还需要很多其他的安全项测试,如高低温、短路、防爆、过充过放电、低气压、温度循环、振动、加速度冲击、跌落、挤压、针刺、重物冲击、热滥用、燃烧、洗涤等。